通知公告:
三江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保护协会成立于2017年5月26日。协会的成立是以民间组织的方式以通过对东方白鹳的重点保护活动为载体,形成对三江平原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进而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为吸纳更多的社会精英和有识之士,参与到东方白鹳等鸟类的保护行动中来,对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协会有自己明确的章程,内部工作机构健全。
设为首页收藏网页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咨询热线 0454-2138537

热门关键词: 保护区 十九大 中俄 湿地 白鹳

联系三江

咨询热线: 0454-2138537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邮箱:xjksjbhq@163.com

办公地址:抚远三江国家保护区

科研监测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基本规律和物种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和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科研工作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任务,也是管理工作的灵魂,既是基础性工作,又是开拓性工作,能够为自然保护区实施有效的保护、实现管理目标、获得科技信息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保护区建设提供重要的途径和科学依据。


  一、立足本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常抓不懈


  自保护区科研科成立以来,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已经成功开展十余年。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严重威胁着野生动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并给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影响。开展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既是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同时更是三江保护区进行基础科研监测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和黑龙江省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要求,以有效提升三江保护区监测人员疾病预防能力和科研监测水平为目标,保护区科研科在2017年和2018年成功举办了两届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暨森林病虫防控培训活动。为三江保护区有效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提供技术和人力保证。借助举办培训班的良好契机,科研科加强了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特别是迁徙期鸟类监测工作,完成了鸟类监测报告。通过信息管理,丰富了保护区的基础科研数据。


科研监测


2017年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暨森林病虫防控培训班



科研监测


2018年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暨森林病虫防控培训班



科研监测


2018年培训活动--鸟类识别



  二、突出重点,加强对东方白鹳等珍稀物种的种群恢复和监测工作


  近年来,三江保护区内适合东方白鹳做巢的高大枯树比较少,天然白鹳巢稀少。为扩大当地种群繁殖,拯救濒危野生鸟类,根据东方白鹳习性选择合适地点,近4年,共制作搭建了人工巢101个,利用21个,损毁2个。为了加强对东方白鹳的保护和研究,2017年4月13日,三江自然保护区在永发管理站泥鳅河区域的人工招引东方白鹳巢上安装太阳能视频监测系统3套,成功监测到1对东方白鹳在繁殖期的筑巢、理羽、孵化、静息等行为。此对东方白鹳产卵4枚,孵化期雌雄白鹳轮流孵化,孵化期30天,育有4只雏鸟。5月20日视频中观测到最大集群70余只。


科研监测


2017年东方白鹳视频监测



  三、接轨国际,不断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三江保护区凭借地缘优势与自身努力,自2001年首次与俄罗斯大赫黑契尓保护区签订联合保护协议以来,又先后与俄罗斯巴斯达克保护区、百隆斯基保护区签订了联合保护协议。2015年与俄罗斯“阿穆尔流域”国家自然保护区签订联合保护协议,共同保护面积扩大至14万km2,保护动物400余种,植物1000余种。两国保护区在科研监测、保护管理、宣传教育、生态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科研监测


2017年9月25日中俄签订联合保护协议



  多年以来,保护区科研科长期与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和WWF、GEF等自然保护机构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了野生动物监测、湿地、土壤、水质等多项监测和调查活动。在不断的交流学习中,有效提升了保护区的科研水平。


科研监测


与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共同开展“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项目”



科研监测


与东北林业大学师生共同开展调研工作